•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润天下双碳一周资讯第84期(2025/10/20-2025/10/26)
2025/10/28

国内资讯


120251020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行动方案》提出了6方面共18项重要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方面为健全各类主体的行业信用体系。一是以从事能源生产、供应、建设等相关活动的经营主体为重点,从基本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和其他能够反映相关主体信用状况的信息等方面建立完善信用记录。二是推动能源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加强诚信建设,强化其信用信息管理、共享、公开,指导监督其规范开展信用评价、信用应用创新和诚信自律等活动。

第二方面为夯实信用信息数据基础。一是国家能源局修订完善《能源行业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能源行业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依托能源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全面归集共享所涉主体信用信息,并对失信信息严重程度予以分类明确。二是按照统一公示规定,在“信用中国”网站、“信用能源”网站同步公示能源行业行政处罚等公共信用信息。三是国家能源局持续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技术迭代升级,促进公共信用信息与行业相关部门、经营主体及行业协会商会等单位所属系统互联互通和信用信息共享。

第三方面为依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一是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在开展行政审批、准入注册、资质许可、项目核准、财政资金支持、示范创建、评先评优等公共服务工作中,对守信主体提供便利和优惠。二是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门,严格依据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依法依规对违法失信行为实施惩戒。对列入国家相关部门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能源行业经营主体,在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参加评先评优、享受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或禁止。三是国家能源局加强与“信用中国”网站的协同联动,对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信息,所涉经营主体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统一申请信用修复。

第四方面为切实加强行业信用监管和治理。一是在行政审批、证明事项、信用修复等领域推行信用承诺制。二是组织对能源行业经营主体开展公共信用评价(按国家标准规范,评价结果从高到低分为ABCD四等),推送相关部门、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等应用。三是根据公共信用评价结果,积极探索电力安全、电力市场、可再生能源消费、油气管网公平开放、资质许可、煤炭行业管理等相关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公共信用评价为AB类的经营主体,采取包容审慎监管,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公共信用评价为CD类的经营主体,将其纳入重点监管范围,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结合具体失信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惩戒。四是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高频次、反复失信行为等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加大治理力度。五是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门,依托大数据等技术,充分应用能源行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和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加强对行业整体及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的动态监测、分析预警,为决策和监管提供支持。

第五方面为创新探索经营主体信用建设。一是能源行业经营主体应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创新推进信用手段在项目投资、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市场交易、客户服务、管理考核、商务合作等核心业务环节中的深度融合应用。二是能源行业经营主体应加强信用风险动态监测,重点对供应商、承包商等关键合作方的合规履约、守诺践诺等情况进行常态化跟踪评估,对守信主体给予优先合作、简化程序等激励,对失信主体采取限制准入、提高保证金等约束。

第六方面为深化拓展信用市场化社会化应用。一是鼓励支持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能源信用应用创新,推动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与信用服务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在信用标准建设、评价应用、风险预警、守信激励和失信治理等方面探索管理、服务新模式。二是鼓励支持相关部门在电力市场交易、油气管网托运商管理、能源工程建设等工作中,充分应用信用信息及评价结果,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为经营主体赋能增信。三是支持信用服务对外合作。


2202510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一批重点行业标准

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5号公告,围绕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规范能源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集中出台了一批重点行业标准。

一、引领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一)电力区块链绿电交易系列标准

《电力区块链绿电交易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力区块链绿电交易 2部分:流程要求》《电力区块链绿电交易 3部分:功能要求》《电力区块链绿电交易 4部分:接口要求》等4项标准适用于绿电交易电力区块链平台的业务设计、建设和应用,指导电力交易机构采用区块链技术开展绿电交易业务,规定了区块链技术支撑绿电交易应用的业务流程和具体要求、用于绿电交易的电力区块链平台的参考架构和功能要求、电力区块链平台向绿电交易平台提供信息交互的数据接口调用流程、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接口规约等。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绿色电力交易体系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引,有助于为绿色电力市场规模化发展筑牢基础,推动绿色电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助推我国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二)井工煤矿智能化系列标准

《井工煤矿智能化第1部分 设计规范》《井工煤矿智能化 2部分 安装要求》《井工煤矿智能化 3部分 验收规范》等3项标准适用于煤炭工业新建、改建、扩建的井工煤矿智能化设计、安装和验收,规定了井工煤矿智能化设计、安装和验收的一般要求、基础设施、生产与安全监控系统、综合管控平台等方面要求。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井工煤矿智能化设计、安装建设、验收等提供全面、系统的依据和指导,有助于规范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为智能化系统常态化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三)《火力发电厂智能化安全生产管控系统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智能化安全生产管控系统设计、实施与验收等过程,规定了火力发电厂智能化安全生产管控系统构架、配置要求、智能应用、测试与验收以及文档资料等技术要求。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火电厂在智能化安全生产领域开展设计、实施和验收测试等工作提供指导,有助于以智能化技术服务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

(四)《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主要电力来源的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规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原则、工作内容和深度。

标准的发布实施,可有效指导、规范风光发电、制氢和储氢一体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有效提升氢电耦合项目的经济性,促进项目的实质性落地,助力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技术进步。

(五)《绿色电力消费评价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对组织、产品、活动、个人四类对象开展绿色电力消费的评价工作,规定了绿色电力消费评价的评价原则、基本要求、评价程序与要求、评价报告要求、评价结果与应用、信息与数据管理等方面内容。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利于规范我国绿色电力消费评价相关工作,有效衔接我国绿证政策,为构建绿色电力消费认证制度提供基础,更好推动基于绿证的绿色能源消费。

(六)《海底电力电缆运行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上交流海底电力电缆,规定了海底电力电缆线路运维的技术要求、工程验收、巡视检查、安全防护、带电检测和状态监测、状态评价、通道及附属设施、设备维护等要求。

标准的发布实施,规范了海缆本体、通道及附属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提高海缆线路运行可靠性,提升了带电检测和状态监测等新技术在海缆线路各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二、规范能源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

(一)《中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本标准适用于10kV公共交流配电网的改造工作,6kV20kV配电网可参考执行,规定了10kV架空线路及设备,10 kV电缆线路,开关站、环网室(箱)、配电室,用户接入,分布式电源、储能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二次系统等改造的相关技术要求。

标准的发布实施,可有效指导配电网增强新型源荷接纳能力,提高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促进配电网供电电压质量提升和节能降碳,更好保障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并网。

(二)《电动汽车负荷聚合系统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负荷聚合系统的设计、研发、建设、验收和运行,规定了负荷聚合系统的体系架构、功能、性能与安全技术要求。

标准的发布实施,为实现充电桩(群)的负荷聚合、功率调节及参与电网的辅助服务提供了依据。

(三)《煤矿智能化建设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露天煤矿及选煤厂的智能化建设规划编制、修编,规定了煤矿智能化建设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等。

标准的发布实施,能够为煤矿智能化建设规划编制提供依据指导,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科学性、规范性,助力智能化系统迭代升级。


3202510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

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用电量57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用电量17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8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

1-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7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72557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第二产业用电量490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第三产业用电量150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3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


420251023日关于发布2024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

为落实《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计算了2024年燃煤发电、燃气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生物质发电碳足迹因子和输配电碳足迹因子以及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供各行业产品核算电力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碳足迹使用。



图片


5202510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其中,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介绍了“十五五”时期在推动重点产业绿色转型、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等方面具体举措。内容如下

这次《建议》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部署安排,您刚才提到的产业、能源转型,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快全面实现绿色转型,我们理解,就是要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加快推进4方面举措。

首先,是加快构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过去我们是能耗双控制度,现在全面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这是全面绿色转型的“指挥棒”。《建议》提出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各类主体的激励约束制度体系。

其次,是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这是全面绿色转型的“牛鼻子”。我们将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到“十五五”末,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由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满足,让更多绿电穿越山海、点亮万家灯火。重点有三项工作:一是以更大力度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二是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由基础保障性电源转为支撑调节性电源;三是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确保绿电发得出、电网接得住、终端用得好。

第三项举措,是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这实际上是通过增加产业的“含绿量”,来提升经济的“含金量”。我们要做好产业的“加减法”:一手做加法,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根据测算,目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约11万亿元,未来5年还有翻一番乃至更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十五五”时期,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将为绿色低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一手做减法,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将在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深入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力争实现节能量1.5亿吨标准煤以上,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亿吨。

第四项举措,是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这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是全面绿色转型的根本所在。在生产方面,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力争到2030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同时加快建筑和市政设施节能改造,提高大宗货物的铁路、水路运输比例。在生活方面,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大力倡导节粮、节水、节电和生活垃圾分类,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绿色低碳产品,以绿色生活打造美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


620251024日工信部就《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共包括20条。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所有制企业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原地重建大修的炼铁、炼钢冶炼设备项目。

二是产能范围。须在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各省级政府上报国务院备案去产能实施方案的钢铁行业冶炼设备清单内,以及2016年以来建成的合法合规冶炼设备。列入钢铁去产能任务的产能并享受奖补资金支持的退出产能、省级主管部门公告产能置换方案前冶炼设备未实际建成投产的产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的淘汰类落后生产设备产能、企业全部炼铁炼钢设备连续2年每年运转天数不足90天的产能、铸造锻压铁合金等非钢铁行业冶炼设备产能,以及提钒转炉、二次精炼炉、感应炉等辅助生产设备产能,未履行产能置换手续或未列入国务院清单的脱磷转炉、氩氧脱碳炉(AOD)产能六类产能不得用于置换。

三是置换比例。各省区市炼铁、炼钢产能置换比例均不低于1.5:1。对202161日之后兼并重组新取得的合规产能用于项目建设的,各省(区、市)炼铁、炼钢产能置换比例均不低于1.25:1。以下三种情形可实施等量置换:不改变冶炼设备类型、公称容量、数量、地址的厂区内部炼铁、炼钢设备原地大修重建项目,按原设备公称容量实施等量置换,产能保持不变;采用电渣重熔、真空自耗、真空感应等特殊冶炼工艺,生产多品种、小批量、技术含量高等特点的高端特殊钢的电炉炼钢项目;青海、西藏地区建设的炼铁、炼钢项目。

四是跨地区置换。鼓励企业实施跨地区产能置换,各有关地区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限制。跨省产能转出方为中央企业下属公司的,所属中央企业集团核实出让产能真实性、合规性,报国务院国资委确认后,在中央企业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并抄送产能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产能转出方为非中央企业的,转出方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核实出让产能真实性、合规性,在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


720251024本周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数据出台

图片


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55.67/吨,最低价51.21/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上涨4.77%

本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2,382,922吨,成交额103,554,355.28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5,244,380吨,成交额242,901,762.05元;本周无单向竞价。

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7,627,302吨,总成交额346,456,117.33元。

202511日至102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118,755,932吨,成交额7,793,971,451.70元。

截至2025102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749,024,596吨,累计成交额50,826,698,555.21元。



820251025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025日向世界分享中国“人造太阳”,计2027年竣工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025日向世界分享中国“人造太阳”:预计2027年竣工,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聚变发电的装置。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位于安徽合肥,是中国正在建设的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运用高性能超导磁体、氘氚聚变燃料等新技术,将首次在国际上演示核聚变发电。

20255月,BEST的总装工作正式启动。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表示,BEST总装的开始,意味着聚变堆各个系统部件已经具备了投入使用的条件,聚变堆建设进入到了全面攻关阶段,预计2027年建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10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核聚变发电是人类追求的终极能源之一。除了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合肥还坐落着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共同构建出中国“可控核聚变天团”。从EAST点火,到BEST演示发电,再到CRAFT造部件,我国科学家力争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让聚变发电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920251026国务院公布国有资产总额等家底

1026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国有资产最新“家底”公布。

截至2024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01.7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109.4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87.9万亿元、国有金融资本权益33.9万亿元。报告还公布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情况。

报告称,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坚决管好、用好全体人民的共同宝贵财富。


1020251026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102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7.2亿千瓦,同比增长17.5%。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3亿千瓦,同比增长45.7%;风电装机容量5.8亿千瓦,同比增长21.3%1~9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368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51小时。

图片


国际资讯


1120251022报道,法国开发署称2025年至2027年向气候领域投入约180亿欧元

新华社巴黎1022日电,法国开发署22日在巴黎召开新闻发布会说,该机构将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每年在气候领域投入至少60亿欧元,并在生物多样性领域每年投资8亿欧元,意在强化其在促进生态转型融资方面的决心。

法国开发署当日发布了《地球2025-2030路线图》,提出4项关键承诺:为合作方的结构性转型提供融资、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路径、通过动员各方力量放大行动影响,以及调整内部运作以强化问责。

法国开发署在新闻公报中指出,通过这份路线图,该机构将环境议题置于其行动核心,并与减贫、缩小不平等和推动经济转型的目标相结合;其行动框架将与《巴黎协定》及“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保持一致。

上一页:已经为第一条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