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1)2025年7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7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用电量5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用电量1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1-6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45371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用电量314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用电量9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0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
(2)2025年7月22日工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度国家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任务清单的通知
《通知》确定25家中标机构为307家工业企业提供节能诊断、产品碳足迹核算、企业碳排放核算等服务。这25家机构是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推荐,公开招标等程序确定,服务方向分为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业节能诊断、企业碳排放核算。
(3)2025年7月22日全球光伏领域首个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提案立项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7月22日记者了解到,由中国提出的国际标准提案《光伏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第1部分:光伏组件》正式立项。这是全球光伏领域首个聚焦碳足迹核算的国际标准,标志着全球光伏产业在光伏组件碳足迹核算方法学方面向凝聚共识、统一规则迈出关键一步。
(4)2025年7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浙江、河南、广东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工作方案》
《方案》首先明确了工作目标,即打通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系统数据交互路径,明确电量计量和数据归集有关要求,实现建档立卡、电量管理、绿证核发数据贯通;建立工作机制,推动分布式项目绿证核发、划转工作加快实施,为全国推广提供经验借鉴。
《方案》同时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电网企业要在新增项目的并网环节开展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工作,核对项目业主填报的建档立卡信息并作补充完善。对于以打包、分期投产等形式备案的新增项目,电网企业要为单个子项目、单期项目分配单独发电户号,并采用分、合户号等方式妥善处理存量项目匹配问题。
第二,电网企业要强化分布式项目发电表计、上网关口表计的安装和运维,加强计量数据采集管理,确保数据质量。
第三,省级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要制定跨系统数据接口规范,开发相应接口功能,完成数据归集和交互。电网企业要做好发电户号、用电户号及上网户号的对应匹配,按月将项目计量数据及发电户号、用电户号对应情况传送至省级营销服务系统(电力交易平台)。省级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在归集和报送电量数据时标注绿证对应电量是否纳入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
第四,全量自发自用的项目,以项目发电表计电量(含损耗、厂用电)作为自发自用电量核发不可交易绿证。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项目,以发电表计电量(含损耗、厂用电)扣除上网表计电量作为自发自用电量核发不可交易绿证,上网电量核发可交易绿证。
第五,绿证核发后,对于项目业主和电力用户为不同主体的分布式项目,国家能源局将自发自用电量核发的不可交易绿证自动划转至电力用户绿证账户。
第六,地方电网、增量配电网企业要做好建档立卡和数据归集工作,按月向省级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报送相关档案信息和归集数据。
(5)2025年7月23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企业涉电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办法》是针对2014年出台的《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508号)进行的修订。后者自《办法》施行之日起同时废止。
《办法》内容共包括七章31条,包括总则、计划与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与演练、评估与修订、保障和监督管理、附则。
《办法》主要做了如下修改:一是精简压缩篇章结构。二是明确地方电力管理部门指导监督及备案等责任,规定省级电力管理部门会同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负责央企总部以外的电力企业涉电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且需制定实施细则明确预案评审、备案的具体要求。三是聚焦为涉电应急预案,只包括电力安全事故、电力生产安全事故、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事件以及气象地质地震等自然灾害涉电事件,或者针对水电站大坝等重要设备设施安全保障、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重大活动电力保障等。四是删除了预案评审前对预案进行桌面演练相关规定,增加了关于建立预案评估制度的要求、省级电力管理部门与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加强电力企业涉电应急预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鼓励开展无脚本演练的要求等;修改完善了对电力企业未规范开展涉电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措施。
(6)2025年7月23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碳市场处处长王铁透露三大行业将迎首次碳排放配额分配和履约清缴
7月23日,在2025建材行业碳减排国际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碳市场处处长王铁透露,新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其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将于近期公开征求意见。按照工作计划,今年年底前,这三个行业将启动首次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履约工作。
王铁指出,此次扩围后,全国碳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新增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届时全国碳市场将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的有效管控。
针对纳入碳市场的行业,王铁强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对重点排放单位的数据质量管理、配额清缴等权利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相关企业需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做好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并提前对每年年底的配额清缴制定科学计划。
王铁指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碳排放目标与措施日益严格,企业正逐步感受到降碳减污的双重压力与转型动力。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遵循“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原则,推动更多高排放行业进入碳市场。稳妥推行免费与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逐步提升市场活力,不断丰富交易主体与交易方式,加快构建更有效、更具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体系。
(7)2025年7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7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1-6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504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62小时。
(8)2025年7月24日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全文)
值此中欧建交50周年和《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之际,中国和欧盟领导人:
重申在当前变**织的国际形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经济体保持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努力至关重要。
认为中欧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关乎双方人民福祉,对维护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强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是国际气候合作的基本遵循,各方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不同国情,全面、善意、有效地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
认为中欧绿色伙伴关系是中欧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是中欧合作鲜明底色,双方在绿色转型领域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双方同意共同发挥引领作用,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同时推动全球公正转型,致力于:
第一,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核心地位,全面准确落实其目标及原则。
第二,强化务实行动,以系统政策体系和扎实行动举措,把各自气候目标转化为切实成果。第三,与各方一道,支持巴西成功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推动大会取得富有雄心、公平、平衡和包容的成果。
第四,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促进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的流动,使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都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第五,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支持,以推动从地方到全球各层面加快开展大规模行动。第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前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s)。双方国家自主贡献将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并符合《巴黎协定》长期气温目标。
第七,加强在能源转型、气候适应、甲烷排放管控、碳市场、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双边合作,协力推动各自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9)2025年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25年第31号令,公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
《办法》是针对2023年出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2023 年第2 号)进行的修订。后者自《办法》施行之日起同时废止。
《办法》内容共六章34条。包括总则、管理职责、审查程序、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
其中,总则规定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的基本范畴、工作内容和使用范围、明确节能审查意见的作用和效力,及节能审查相关工作财政经费保障要求。
管理职责规定了国家和地方节能审查工作职责,分级明确项目节能审查管理要求,强化部门间工作衔接协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不满 1000 吨标准煤且年煤炭消费量不满1000 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国家秘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用能工艺简单、节能潜力小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不单独编制节能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对重点领域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 万吨标准煤及以上(或年煤炭消费量50 万吨及以上)项目实施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
审查程序规定项目节能报告编制、审查受理、评审程序、审查重点、意见出具等工作要求,明确国家发改委实施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项目的申报要求。同时,规定项目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形和处理要求等。
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地方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对节能审查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明确项目节能审查验收、节能监察、抽查检查、信息调度等要求。
法律责任规定项目建设单位、节能服务机构、有关工作人员等在节能审查工作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置措施。加强节能审查违法违规行为信用管理,明确对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办法》主要做了如下修改:
一是将项目碳排放评价、煤炭消费控制和压减要求纳入节能审查范畴,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审查评价。
二是综合考虑节能降碳形势、行业发展情况等因素,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实施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并细化审查流程等具体要求。
三是要求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加强对节能审查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明确项目发生重大变动、未落实节能审查意见等具体情形和处置方式,强化项目节能审查验收管理要求,完善法律责任相关规定。
(10)2025年7月25日本周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数据出台
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73.85元/吨,最低价72.92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上涨1.21%。
本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490,070吨,成交额110,940,883.38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747,187吨,成交额122,490,301.47元;本周无单向竞价。
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3,237,257吨,总成交额233,431,184.85元。
2025年1月1日至7月2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48,320,560吨,成交额3,608,109,013.09元。
截至2025年7月2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78,589,224吨,累计成交额46,640,836,116.60元。
(11)2025年7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2025年能源领域拟立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意见的通知》
《通知》以附件形式提出了2025年能源领域拟立项行业标准制定计划、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其中制定计划为801项、修订计划403项、翻译计划64项。三项计划均明确了计划名称、完成年限、主要起草单位及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等事项
国际资讯
(12)2025年7月21日英国表示拟将垃圾处理纳入碳市场
7月21日,英国政府宣布,计划自2028年起将垃圾发电和垃圾焚烧纳入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并将在明年率先启动为期两年的自愿监测期。
(13)2025年7月22日联合国秘书长表示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不可逆转”
据新华社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7月22日表示,全球在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方面已“不可逆转”,能源转型“势不可当”。他敦促各国政府在将于11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之前提交全面的新气候计划。
(14)2025年7月22日欧盟表示计划在不削弱相关环境目标的前提下简化工业排放、循环经济、废物管理法规
7月2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环境综合提案”征求意见稿,旨在简化环境相关立法,减轻企业在循环经济、工业排放和废弃物管理等领域的行政负担。该举措是继“Omnibus I”后对可持续法规的进一步简化,涉及《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等关键法规。委员会指出,该政策计划的目标是在不削弱相关环境立法所追求的环境目标的前提下,切实降低企业在报告、监测、通报、审计等方面的行政成本。委员会还表示,“减少环境法律的行政负担将有助于提升其执行效果,并在长期内实现更优的环境保护”。
(15)2025年7月27日报道,欧盟将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已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特朗普表示,欧盟将比此前增加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欧盟将购买美国军事装备,并将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特朗普表示,有关钢铁和铝的关税将保持现状,能源是这份协议的关键部分,协议将有利于汽车行业,对农业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将在芯片领域投入大量精力,英国首相对这份协议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