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1)2025年9月15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2025年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技术改造典型案例名单》
按照煤电机组节能降碳、灵活性、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技术改造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安排,根据案例评审有关要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对案例的技术创新性、技术先进性、技术适用范围、综合效益、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经过形式审查、技术审查、公示等工作程序,共遴选出15个节能降碳改造典型案例、10个灵活性改造典型案例、4个供热改造典型案例、6个复合改造典型案例,共35个典型案例。
(2)2025年9月1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2025版)》
《指引(2025版)》适用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相关行业组织等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也适用于为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场景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典型场景案例和解决方案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提供参考。
《指引(2025版)》明确其体系架构,即行业“一图四清单”由行业场景图谱、数字化要素清单组成。其中,行业场景图谱按照“1+5+N+4”的形式构成,包括“1”条贯通行业关键环节的主线;“5”类业务活动,即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经营管理、供应
链管理等;“N”个数字化转型场景和跨业务协同场景;“4”4类数字化要素,即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人才技能等。数字化要素清单基于行业场景图谱梳理形成,分为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人才技能等 4 类要素清单。
《指引(2025版)》同时以附件形式,给出钢铁、石化、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医疗装备、家电、制糖、白酒、美妆日化、锂电池、印制板(PCB)、智能移动终端、民爆等 14 个行业场景图谱 2025版。
(3)2025年9月16日生态环境部就《核动力厂营运单位核安全报告指南(修订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
《指南(修订征求意见稿)》是对2020年出台的《核动力厂营运单位核安全报告指南》(公告 2020 年 第 58 号的进一步修订。《指南(修订征求意见稿)》是对《核动力厂营运单位核安全报告规定》第二条中所述各类报告的编写与上报提供指导,以核电机组为例阐述《报告规定》的要求,其他类型核动力机组(如核热电机组、核供汽供热机组)也应按照执行。
《指南(修订征求意见稿)》第三部分对《报告规定》第二条中所述各类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进行了细化,第四部分对《报告规定》第十六条重要活动内容进行了补充,第五部分对《报告规定》第十七条建造事件报告准则进行了详细解释,第六部分对《报告规定》第二十二条运行事件报告准则进行了详细解释。
《报告规定》要求核动力厂营运单位向国家核安全局或者核动力厂所在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提交定期报告、重要活动报告、建造阶段事件报告、运行阶段事件报告及核事故应急报告。
(4)2025年9月16日国家标准委就《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所列的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包括《晶硅光伏组件和逆变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硅单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且征求意见截止日期均为2025年11月15日。
《晶硅光伏组件和逆变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规定了晶体硅光伏组件和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能效等级、能效限定值及测试方法。适用于晶体硅光伏组件和光伏并网逆变器,其中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集中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以及预装式光伏逆变一体机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部分。
《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规定了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级、技术要求、能耗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适用于以三氯氢硅法或硅烷流化床法生产光伏用硅多晶的企业,以锗精矿、再生锗原料为原料生产高纯四氯化锗、高纯二氧化锗、区熔锗锭、锗单晶的企业进行能耗的计算、考核以及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硅单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规定了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及硅单晶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以下简称能耗)的限额等级、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适用于以直拉法制造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及硅单晶片的企业进行能耗的计算、考核,以及对新(改、扩)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5)2025年9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引》的通知》
《技术指引》框架包括十五章49条。
其中,第一章为总则,内容涵盖了法律法规依据、适用范围、主要原则。
第二章为规划编制背景,内容涵盖了编制的6条具体依据。
第三章为矿区概况,内容涵盖了规划应阐述矿区区位条件内容、分析及评价要素、及是否满足要求提出明确意见等。
第四章为矿区开发必要性,内容涵盖了对目标市场和主要用户等进行分析、从落实国家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必要性论述等。
第五章为矿区开发现状,内容涵盖了阐述矿区建设历史现状、企业开发及生产经营情况、矿业权设置现状进行梳理等。
第六章为矿区范围及井矿田划分,内容涵盖了确定矿区边界要素、井矿田范围和开发方式要求等。
第七章为矿井(露天矿)开发方案,内容涵盖了规划建设规模统筹要素和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建设性质、可行性分析等。
第八章为矿区建设规模及补充勘查意见,内容涵盖了矿区建设规模和服务年限等论证。
第九章为煤炭洗选加工方案,内容涵盖了煤炭矿区特征评价、质量预测等、产品利用方向、产品方案、选煤厂布局要素等。
第十章为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内容涵盖了矿区各类资源利用方案、煤矸石利用方案、矿井(坑)水、疏干水利用方案等。
第十一章为外部建设条件,内容涵盖了地面运输方案、供电电源点电压等级供电方案、供热方案、供水水源和供水方案、信息网、智能化建设等要求。
第十二章为矿区总平面布置及辅助设施,内容涵盖了总体平面布局、建设用地、防洪、救援队消防站等要求。
第十三章为矿区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内容涵盖了单项工程安全生产灾害防治、环评及水资源论证、地下水保护、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节能降碳等要求。
第十四章为矿区劳动定员和建设总投资,内容涵盖了劳动定员、各单项工程建设投资等要求。
第十五章为附则,包括解释权及实施日期等规定。
(6)2025年9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中试验证平台对外开放服务手册(2025年版)》
《服务手册》共对外开放中试验证平台134个、服务项目291项,覆盖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制造工程、信息网络、先进材料、生命健康、绿色环保、公共安全等产业技术领域,提供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可靠性验证、小批量试制、性能评价等方面能力,通过发布行业资质、能力参数、联系方式等信息,更好对接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中试需求,带动全社会创新主体共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7)2025年9月17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
《路线图》分析了全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态势,总结了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并面向2035年研究提出了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热蓄冷、氢储能等五大细分领域技术的发展路线图,对18类重点产品、33种关键材料的88个关键指标进行了预测,为凝聚发展共识、引领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了参考和指引。
(8)2025年9月17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
9月17日上午,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主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
《路线图》分析了全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态势,总结了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并面向2035年研究提出了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热蓄冷、氢储能等五大细分领域技术的发展路线图,对18类重点产品、33种关键材料的88个关键指标进行了预测,为凝聚发展共识、引领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了参考和指引。
(9)2025年9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城市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交通量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方法》是对2011年出台的《关于开展 2011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1〕312 号)的修订。
《方法》规定了基于交通量的城市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包括源分级分类体系、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测算方法、路网道路特征参数获取方法、路网交通量获取方法、路网车辆构成获取方法及排放因子获取方法。《方法》适用于城市道路和公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的测算。
《方法》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路网道路特征参数获取方法、路网交通量获取方法、路网车辆构成获取方法、排放因子获取方法等内容。
(10)2025年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8月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据
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
其中,公共充电设施(枪)431.6万个,同比增长37.8%,公共充电桩额定总功率达到1.96亿千瓦,平均功率约为45.48千瓦;私人充电设施(枪)1303.2万个,同比增长59.6%,私人充电设施报装用电容量达到1.15亿千伏安。
(11)2025年9月19日生态环境部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适用于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为保证持续有效防止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造成土壤污染,而依法自行组织开展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其他工矿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可参照本指南。适用范围同《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法定义务要求保持一致。
《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分为以下 9 项正文内容及 7 个附录。正文主要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排查范围确定、现场排查、隐患整改、档案建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附录主要包括附录 A 建议收集的资料清单、附录 B 重点场所和重点设施设备清单、附录 C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与整改技术要点、附录 D 隐蔽性重点场所和设施设备渗漏检测参考技术、附录 E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及整改台账、附录 F 工程整改措施典型模式与技术要点、附录 G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质量控制要点。
(12)2025年9月19日生态环境部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7.14亿吨
9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负责人介绍,我国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构建政策体系,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产业结构已得到优化调整。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环评数量不断增加,2025年上半年两项同比分别增长44.4%和31.3%。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
(13)2025年9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8月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交易数据
一、绿证核发情况
2025年8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71亿个,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30.65万个,其中可交易绿证1.52亿个,占比55.99%。本期核发2025年7月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2.25亿个,占比83.01%。2025年1—8月,国家能源局共计核发绿证18.78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12.77亿个。
二、绿证交易情况
2025年8月,全国交易绿证4838万个,其中绿色电力交易绿证1763万个。2025年1—8月,全国交易绿证4.64亿个,其中绿色电力交易绿证1.58亿个。
2025年8月,全国单独交易绿证3075万个,交易平均价格为5.66元/个,环比增长22.77%。
(14)2025年9月19日本周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数据出台
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62.09元/吨,最低价59.12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下跌3.85%。
本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2,117,238吨,成交额120,955,258.76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3,402,454吨,成交额217,814,255.62元;本周无单向竞价。
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5,519,692吨,总成交额338,769,514.38元。
2025年1月1日至9月19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84,626,287吨,成交额6,006,990,489.78元。
截至2025年9月19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714,894,951吨,累计成交额49,039,717,593.29元。
国际资讯
(15)2025年9月15日澳大利亚发布首份《国家气候风险评估报告》
这份报告由澳大利亚气象局、澳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澳统计局等机构共同完成。报告认为,在气候变化影响下,若不采取应对措施,澳大利亚将遭受更加频繁和严重的气候灾害。这些灾害将呈现出“连锁、叠加和并发”的特征,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广泛影响。
澳政府当天还发布了首个《国家适应计划》(National Adaptation Plan),以指导气候行动。
“不作为的代价将永远超过行动的代价。”澳大利亚气候变化与能源部长克里斯·鲍恩(Chris Bowen)表示,从此次评估可以清楚看到国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国家气候风险评估报告》和《国家适应计划》是澳大利亚应对气候变化的路线图,旨在为所有社区、地区和行业建设一个更具韧性的国家。
澳大利亚政府已提出到2030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削减43%,并计划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鲍恩透露,澳政府计划在近日公布其2035年减排目标。
(16)2025年9月16日新加坡:继泰国后再与越南签署第6条实施协议,并启动6000万美元海外碳信用采购
越南与新加坡政府于9月16日以线上方式正式签署了关于落实《巴黎协定》第六条的协议,允许新加坡的企业在缴纳碳税时使用来自越南的授权碳信用。与此同时,新加坡还宣布将从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四个自然基项目采购超过200万份碳信用,合同总额约7,600万新元(约6,000万美元)。
越南成为继泰国之后,东南亚第二个与新加坡达成《巴黎协定》第6条实施协议的国家。根据新签署的协议,新加坡境内需缴纳碳税的企业,可使用来自越南并经双边授权的碳信用,抵消最多5%的应税排放。为确保环境效益真实有效,协议特别规定:
• 新加坡将在碳信用首次发行时 注销2%的额度,避免重复核算;
• 新加坡还将提供相当于交易额5%的资金,支持越南的气候适应工作。
新加坡政府通过国家气候变化秘书处(NCCS)与贸易与工业部(MTI)将同四个自然基nature-based 项目签约,分布于拉丁美洲与非洲。
此次交易是在《巴黎协定》第6条框架下进行,这些项目预计将在2026年至2030年间交付约21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信用,总值约7600万新元,约6000万美元。除了直接减排效益,它们还将带来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和社区发展的多重协同效应,同时,新加坡承诺将每笔授权碳信用“收益价值”(share of proceeds)中的5% 用于东道国的气候适应措施。
(17)2025年9月20日报道,伊朗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据央视新闻消息,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9月20日宣布,由于英国、法国和德国强行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恢复对伊制裁,伊朗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会议宣布,尽管伊朗外交部正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并提出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但这些欧洲国家的“不当行动”将导致伊朗与该机构的合作“实际上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