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1)2024年5月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生态保护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提出,根据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原则、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实施差别化的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政策。“双重”“三北”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含参照相关政策执行的地区)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比例分别为60%、70%、80%、80%;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按照80%执行。
(2)2024年5月7日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7个省(市)开展为期约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
督察组重点督察省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省级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和担当作为情况,地市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既关注长江经济带流域性整体性问题,以及生态环境共性问题;也注重结合各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禀赋、生态安全定位,找准各省(市)突出问题。
在督察中,重点关注**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和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绿色低碳发展情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情况;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突出问题;违法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开发建设、破坏岸线,以及耕地生态破坏和长江十年禁渔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尤其是建筑垃圾处理处置、“三磷”污染治理情况;重要湖泊保护治理和重要支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此前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等。
(3)2024年5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电力市场监管办法》
《办法》提出,电力交易主体包括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电网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暂未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用户实施代理购电时,可视为电力交易主体。
电力监管机构对电力市场成员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管:履行电力系统安全义务的情况;进入和退出电力市场的情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资质的情况;执行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的情况;进行交易和电费结算的情况;披露信息的情况;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平衡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的情况。
电力监管机构还对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参与批发电力市场交易行为中的不正当竞争、串通报价和其他违规交易行为实施监管。
电力交易主体之间、电力交易主体与电力市场运营机构之间因电力市场交易发生争议,由电力监管机构依法协调。
(4)2024年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
《意见》提出,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聚焦发挥招标投标竞争择优作用,改革创新招标投标制度设计,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坚持全国一盘棋,坚决打破条块分割、行业壁垒,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同时提出七方面政策举措。一是完善招标投标制度体系。优化制度规则设计,强化法规政策协同衔接。二是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强化招标人主体地位,健全招标代理机构服务机制,推进招标采购机制创新。三是完善评标定标机制。改进评标方法和评标机制,优化中标人确定程序,加强评标专家全周期管理。四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推广数智技术应用,优化电子招标投标平台体系。五是加强协同高效监督管理。压实行政监督部门责任,强化多层次立体化监管,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六是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严厉打击招标投标违法活动,持续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做法。七是提升招标投标政策效能。健全支持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绿色招标采购推广应用机制,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参与的政策体系。
(5)2024年5月8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办法》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使用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3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65Wh/kg;使用磷酸铁锂等其他材料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65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20Wh/kg。功率型单体电池功率密度≥1500W/kg,电池组功率密度≥1200W/kg。单体电池循环寿命≥15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电池组循环寿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6)2024年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5年的五大目标,即银行业保险业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五篇大文章”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相关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产品更加丰富,服务可得性、覆盖面、满意度大幅提升,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监管制度和配套机制进一步健全,评价体系更加健全有效,政策协同性不断增强。
科技金融。针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对研发活动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资金和保险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持续优化,努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标准和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不断加强,绿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银行保险机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持续提升。
普惠金融。基本建成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助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普惠信贷体系巩固完善。普惠保险体系逐步健全。
养老金融。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对银发经济、健康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更好满足养老金融需求。
数字金融。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数字化服务广泛普及,对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数字化监管架构流程基本建成,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同时,优化“五篇大文章”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聚焦卡点堵点提升科技金融质效;聚焦“双碳”目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聚焦痛点难点加强普惠金融服务;聚焦现实需求加快养老金融发展;聚焦效能和安全促进数字金融发展。
以及充分发挥服务“五篇大文章”的职能优势。包括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功能、全国性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中小银行特色化经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非银行金融机构专业优势。
以及完善 “五篇大文章”组织管理体系等。
(7)2024年5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通知》
《通知》指出,到2024年底,各地区建立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摸清重点用能单位及其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滚动更新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
国际资讯
(8)2024年5月8日至9日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会议举行
会议由刘振民和约翰·波德斯塔共同主持。会议深入讨论了能源转型、温室气体减排、循环经济等多个领域,并分享了两国气候政策和行动的经验与挑战。双方重申对《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承诺,欢迎COP 28全球盘点决定,并计划在COP29期间举办相关峰会,加强技术和政策交流,以应对气候危机。
(9)2024年5月8日七国集团(G7)制定到2030年全球累计部署1500GW储能系统目标
七国集团气候、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发布一份公报,就到2030年全球累计部署储能系统新目标达成一致。计划部署的1500GW储能系统涵盖了所有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系统、抽水蓄能发电设施以及氢能设施等,是目前部署总量的6倍。
(10)2024年5月9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推进清洁技术制造》报告
该报告旨在为决策者提供一套分析工具,用以制定和评估其清洁技术制造战略。报告特别聚焦于五种关键的清洁能源技术:太阳能光伏、风能、电池、电解槽和热泵。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清洁技术正成为制造业的焦点;二、近期投资激增的势头有望继续;三、尽管项目储备的增长呈现出不均衡性,但其仍在迅速扩展;四、清洁能源技术制造在地理上仍高度集中;五、生产成本差距大,但并非一成不变;六、成本不是影响投资的唯一因素;七、支持工业战略设计的主要原则。
(11)2024年5月10日世界气象组织称今年4月为有记录以来最热4月
世界气象组织援引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报告说,全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热4月,全球单月平均气温已连续11个月刷新同期最高值。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单个月气温升幅突破1.5摄氏度并不意味着未能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理想控温目标,该目标指的是对几十年范围的长期升温控制。